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水十条”细则有望年内出台 水治理行动计划仍需法治护航
时间: 2016-03-15   浏览:1078   【加入收藏】  【字体:

 

  2015年4月发布的“水十条”被认为是我国规格最高的水治理行动计划。业内人士指出,“水十条”编制过程中,光是由国务院副总理主持的专题会就开过两次。“这样的行动计划,真正把水污染防治的地位提升到了国家水环境安全的角度,提到生态文明的角度了。”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柏仇勇说。

  “十三五”开局之年,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细则有望在年内落地。
  1月11日,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议上指出,2016年是确定“十三五”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一年,环保工作任务艰巨。要求深化水污染防治,出台“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开展流域综合管理试点等工作。
  据公开资料,目前包括山东、安徽等省份在内,已经有近30个省(区、市)公布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随着“水十条”细则的出台落地,2016年的万亿治水盛宴亦将开启。
治水细则年内出台
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将出“重拳”。
  近日来自权威人士透露的消息称,环保部正在编制“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预计今年出台。值得注意的是,问责制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环保部将和各省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地方若治理不力将面临强力问责。
  “和大气污染治理相类似,各个地方根据‘水十条’中设定的总体治理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和环保部签订责任状,就是把治理水污染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将所有能够落实的任务全部落实。这是一条红线。如果治理出现不作为的情况,相关部门及其主管领导将面临问责。”上述人士说。
  据其介绍说,让“水十条”落地,通过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环保部将陆续出台配套措施、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已经得到足够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更值得关注。下一步,环保部将全面落实“水十条”,源头治理将成为重点,特别是共同治理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等制度,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治理和修复。
传递绿色发展正效应
  事实上,“水十条”的出台日期与同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仅有一日之隔,经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我国经济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经济运行指标继续走低,如PPI延续跌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处于低位等。有人担心,“水十条”制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过高、任务过重、举措过严,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雪上加霜。
  重典之下,必然会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带来一定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这决不意味着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就可以忽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老路,乐观地看,“水十条”给一些产业向下“拉一把”的同时,也在给另一些产业向上“推一把”。“水十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直接体现在对环保产业的拉动上。
  据公开资料,“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环保部预测,实施“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
  纵观2015,不仅是迎来“水十条”的一年,也是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是“大气十条”进入深入实施阶段的一年。当前,铁腕治污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常态,而“水十条”和其他铁腕治污手段一样,是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必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输入正能量,促使中国最终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分享到:
上一篇:成都出台治水方案 明年外环内将基本消除黑臭
下一篇:两会季:四川今年新增1亿资金激励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