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四川省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正式对外公布《2015年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下文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6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2016年,四川的环境保护将有何新动作?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透露,今年,省财政拿出1个亿,效仿治霾激励资金,用于各市州水污染防治考核激励。
截至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实施17个月。新《环保法》不仅有四个配套办法为其装上“牙齿”,“按日连续计罚”更是打破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限制,“罚无上限”。
何为“按日计罚”?根据规定,对违法排污企业启动按日计罚要满足3个条件:企业要有违法排污行为;按照水、大气等专门环保法律的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环保部门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根据环保厅的统计,2015年全年,四川省共受理12369环保举报热线18989 件,12369 微信举报 333 件。2016年1月至今,全省共受理12369环保举报热线3381件,12369微信举报572件。
从投诉类型看,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是我省群众投诉的热点,其次是水污染,这也和全国总体特点一致。在全省受理的投诉中,2015年废气污染占50%,噪声污染占32%,废水污染占18%,固废、辐射及其他污染占3%。2016年1月至今,废气污染也接近一半,占47%。
关注“十二五”期间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完成率仅56%
“十二五”期间,省环保厅在执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时,完成率为56%。
“申报项目多,实得资金少,造成一些项目无法实施。”杨雪鸿说,在国家制定《规划》时,为最大程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环保厅编制申报了243个水污染治理项目。但由于国家资金有限,并按照“先库区、后上游”拨付,最后实际到位资金只占总投入的18.25%。一些已纳入《规划》的项目,没得到国家资金的保障,造成项目执行落后。
“我省两次上报,申请对该《规划》中期评估时作出相应调整,但一直未调整。”杨雪鸿表示,而且有限的资金用于“减排”这个环保重点,加上各部门各自执行自身规划,资金安排有错位,最后影响《规划》完成率。
“尽管如此,我省完成率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5省市中仍居于前列,而且考核等次逐年提高,达到国家《规划》考核要求。”杨雪鸿说。
投入1个亿设立水污染防治激励资金
杨雪鸿透露,今年省财政将会投入1个亿,设立水污染防治激励资金。在此之前,有例可循的便是从去年开始实行的《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暂行办法》。
“去年年初,我省对各市(州)各发放500万元治霾激励资金,年终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州),分档扣收预下达的激励资金。”杨雪鸿介绍,去年全年,全省共有17个市(州)完成目标任务,未完成任务的4个市共扣收900万元资金。
“但水污染防治激励资金和空气质量考核激励资金还是有不同。”杨雪鸿介绍,空气质量考核激励资金是全省各个市州平分,但是水环境治理激励资金会根据各市州的具体情况、治理难度进行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