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市政污水治理领域已接近饱和状态,而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则存在巨大短板,众多环保企业都看好农村污水市场这一“新蓝海”。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污水市场有望陆续得到释放。
据了解,近期有关农村污水治理确实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表示要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还有,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根据专家的预测,“十三五”期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空间规模,从建设加上五年运营费总共能达到1400亿元左右。
长期以来,农村水污染问题都很严重,很多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土壤,引发面源污染。
曾经,国家也出台过很多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但大多无法落地。,国家过去曾经出台“美丽乡村”、“农村连片整治”等政策,但由于财政补贴机制“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使得这些项目都愿意把建设规模做得越大越好,原本只有1000吨的来水规模,却要建成5000吨的处理规模,结果造成项目建成后运营费用过高,地方财政无法承受,最终成为“晒太阳”工程。
另一方面,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从2006年到2013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从55.7%上升至99.1%,市政污水治理领域已接近饱和状态。而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则存在巨大的短板,2012年,全国村庄污水处理率仅为7%,和城镇99.1%的污水处理率差距巨大。众多环保企业都看好农村污水市场这一“新蓝海”。
不过,农村污水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我国尚未明确农村污水治理的管理和责任主体,各地差异很大。有的是水务局管,有的是住建局管。计费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按户算,有的按人头算,有的按站点算(一个站点一年给予一定数量的维护费),还有的按水量算。这显然与市政污水处理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差异。
商务模式、收费机制等各方面都不完善,没有付费主体。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容易出现欠款,投资不安全。
一般来讲,北京比全国市场领先5-10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村污水市场有望陆续得到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