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正式发布,描绘了2026-2030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水务领域在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多项内容直接或间接指向水务行业的改革发展。

水安全战略地位提升,现代化水网建设加速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水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在“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中明确要求“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标志着水务工作已从传统的民生保障范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直接的是,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部分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增强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统筹调配、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涵盖了从防灾减灾到资源调配,再到普惠性民生保障的全链条,为未来五年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现代化水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与传统单一项目思维不同,现代化水网强调整体规划布局,要求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分强调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分提出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这些要求与现代化水网建设相辅相成,农村供水保障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成为“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水务行业需要摒弃零敲碎打的建设模式,转向系统性规划、整体性推进,构建集水源调配、供水保障、防洪排涝、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
绿色与智慧双轮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规划建议第十二部分专门论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其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要求与水务行业直接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建议提出“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这为水务行业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政策依据。
未来,水务企业可通过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项目参与生态补偿交易,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空间。污水处理标准的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将推动水务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规划建议第四部分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对于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期的水务行业而言,是重大政策利好。

智慧水务建设将迎来加速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在水源监测、供水调度、漏损控制、污水处理等环节深度应用,大幅提升行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水务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从依赖经验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变,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
绿色与智慧,如同驱动水务行业转型升级的两个轮子,将推动行业从传统公用事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变,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市场化改革深化,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第六部分聚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多项内容与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密切相关。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意味着水务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发展空间。国企改革将继续深化,民营资本参与水务项目的门槛有望进一步降低,行业竞争格局将更加多元化。
规划建议强调“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水务项目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水价形成机制方面,提出的“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政策”,为理顺水价机制、反映水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投融资机制方面,规划建议要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水务基础设施作为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对社会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未来,水务项目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PPP模式、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工具将在水务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规划建议还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这对于水务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水务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化,实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运营。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并进,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规划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水务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饮用水安全、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将推动水务企业从传统的项目运营管理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
对外开放部分也为水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七部分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中国水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技术装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十五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加快,国际市场将成为水务行业新的增长点。通过参与国际项目,中国水务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业务空间,还能传播中国治水理念和技术,提升国际影响力。
此外,规划建议还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水务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催生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水务+光伏“结合的“水光互补”模式、水务与大数据结合的数字孪生水网等,都有可能成为水务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规划建议为水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政策保障,水务行业应把握机遇,积极作为。
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推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水务行业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务行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唯有把握大势、锐意进取,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