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时间: 2014-08-06   浏览:1285   【加入收藏】  【字体:

  城市管网被称为城市运行的地下生命线。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政策利好引发了市场对管网建设的关注。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完善和新建市政污水管网投资244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了17.5﹪。而巨额投资背后是目前我国大多城市还存在地下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逢雨必涝、污水横流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一背景下,E20环境平台于8月1日举办了第二期“铿锵三人行”,本期栏目关注“城市管网”,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主持,对话中国水网顾问、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上海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唐建国,共同探讨管网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摸清家底再花钱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管网建设必须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摸清家底再花钱。
  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年鉴显示,我国建有43.9万公里的排水灌渠,这与美国、德国、日本比,总长度还差很多,人均占有排水管道的公里数也非常低。杭世珺指出,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清楚目前存在的问题。
  杭世珺总结目前管网建设中存在四大问题,规划建设问题:规划对现状管网存在问题不清楚,缺少依据实际情况而做的具体规划,增加了建设难度;管理体制问题:管理不到位,影响了普查工作进展;标准规范问题:缺少管网改造、改建的相关标准规范,造成管网功能性、结构性损坏;改造技术问题:包括管材质量不过关、施工不规范、诊断设施设备使用不普遍以及修复方法技术跟不上等问题。
  唐建国的看法与此不谋而合,同样强调管材、施工等问题。谈到如何做好排水管道的建设,他总结说,管材质量要好,管道基础要托底,管道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他指出,管子不是埋出来的而是装出来的,并强调要规范施工的操作规程。
  钱如何花在刀刃上?
  “清通养护要经常,管道检测要定期,病害整治要跟上,GIS系统要动态。”唐建国同样用一句话总结如何做好排水管道运营工作。他强调,管道的病害触目惊心,必须定期做好管道的检测工作。同时,管道建好后埋在地下看不到摸不着,不做好清淤工作,免不了会有杂质沉积,因此管道一定要养护,要经常清理管道。
  “我家路面常打开,乐不乐意随你;一到下雨深不见底,你会爱上这里;不管新旧随便挖开,请不用客气;东西南北都是工地,我们欢迎你……”这首网络改编歌曲“吐槽”的正是中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面临的混乱现状。
  我国目前管网建设的混乱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不到位有关。杭世珺表示,管网建设中技术与管理相比,更重要的是管理问题,应该在国家层面做顶层设计,将体制、管理程序、技术标准、监管等相结合,实现综合协调,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
  目前我国还存在管网现状资料、污泥现状资料不明等问题,主要是普查工作未到位,导致现状数据的缺失。根据《意见》,2015年年底前完成地下管线普查,而相关资料介绍,全国有超50﹪的城市尚未进行普查。对此,杭世珺认为,只有地方上单独制定普查标准是不够的,国家层面必须有一个总的宏观目标和标准,还要确定普查手段、方法及要求。
  要特别重视调查工作,“要弄清现状才能明白钱应该花到哪?”杭世珺认为,从现状看,我国管网建设的投资还没有花在刀刃上。她总结说,只有普查工作落地、规划到位、管理强化、技术有保障、标准切合实际,钱才能花在刀刃上。
  唐建国也认为,管网建设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规范运行管理。管网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建设要引起重视,同时加强管网的检测工作,既要养生又要治病,加强预防性修理,为管网建设建立健康档案。
分享到:
上一篇:《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明年起实施
下一篇:净水膜市场空间高达500亿 解析产业链最佳投资